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用理想充实的人生,青春之花才会绽放光彩。他用行动表明态度,他用汗水衡量付出,他用成果把握命运,他就是年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级本科生郝泽轩。
自律给他学习的法宝
优秀是一种习惯,郝泽轩从小就将这句话牢记于心。入学伊始,郝泽轩便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热爱他的专业方向,对学习有自己的独到的体会。他认为任何课程都要掌握其最最基本和基础的原理,只要摸透了它,理解了它,无论多么复杂的公式,多么拗口的定理也只是探囊取物罢了。
郝泽轩成绩优异,平均分达到94.52,始终保持专业排名第一,其中有四门课程取得了满分,八门课程得到99分的高分。凭借在学业上优异的表现,郝泽轩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并获得了三星奖学金等社会奖学金,终在三载拼搏之后顺利被推荐免试至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深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郝泽轩将自己在学习工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归为两个字——自律。每年的学期末,面对多门考试和学院班级的纷繁琐事,他选择了列时间表的方式来安排每一天。提前做好计划,把每一段的时间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并按照计划实行,劳逸结合。能够真正掌控时间的人,才更有可能掌握自己人生。自律也并不意味着时刻保持紧绷,学习刻苦,毫不犹豫,握紧有效光阴,但在课业之余,他会组织班级同学一起打羽毛球,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能强身健体。对自己的自律,会演化成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状态的改善还有内心的超脱。当一个人自律时,就会和这个世界息息相关;放任自流,就会离世界的本质越来越远,用进废退。所以要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才能在鏖战中越挫越勇,凯旋而归。正是这种自律带来的自由,才使得郝泽轩能在人生的航线上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科研让他找到知识的价值
郝泽轩从大一便规划好了自己接下来的道路,他不满足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年2月,郝泽轩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他和队友对此类大型竞赛项目都没有经验。模型的建立、程序的编写、论文的撰写,一步步都要从零做起,边学边做边成长。四天三夜,他和队友日夜奋战,摸索实践。在实验室里,累了,就趴在电脑前,眯一会;饿了,就啃几口面包充饥。他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知识不仅要在课堂中勤学慎思,还要在实践中锻炼,这样才能对所学知识应用的更加灵活。最终,他们成功利用灰色多元回归联合模型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合理预测了在京津冀地区未来15年里水资源短缺程度问题,获得了国际二等奖。
此外,他还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凭借项目《SmartData: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云LBS推荐系统》在初审中被评为国家级培育项目。目前,项目组成员正在完成基于云平台的LBS用户推荐系统软件和软件著作权申请。他还参与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吉林大学青年师生交叉学科一等培育项目《“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协同路由机制研究》的研究。
在科学的探索之路上,郝泽轩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未来,他会不断前进,一步一个脚印,更加执着勇敢地探索真理。
实践使他感受责任的力量
作为一名学生*员和*支部组织委员,郝泽轩始终在增强自己的*性修养的同时协助*支部书记积极开展工作。由他负责主笔的*员先锋工程项目《植基立本,成德达才》被评为一类项目。在年吉林大学第五届廉洁文化教育系列活动中,郝泽轩和队友代表通信工程学院获得校一等奖。
天下之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在保持优异成绩的同时,他也活跃在各类学生工作之中。作为学院学生会主席,郝泽轩用尽职尽责的工作为老师分忧、为学生负责、为组织谋发展、为同学树表率,组织策划了“忆*史颂*恩共创中国梦”主题知识竞赛和学习研讨会、年通信工程学院嘉年华系列活动、迎五四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多次获得校优秀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同时,他热心公益,连续两年带领学院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到年期间三次志愿献血,多次向患病的同学捐款。回顾参加过的每一项活动,郝泽轩这样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我看到了太多的艰苦,但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靠理想前行,需要更多的勇气和坚持,更少不了对前路的探索。求实创新,励志图强,既是校训,也是郝泽轩的座右铭。未来仍在等着郝泽轩,也给他发出了新的挑战。勇于付出,敢于实践,虚心前进,锲而不舍,这就是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郝泽轩。
来源: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