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彭冰柳姗姗通讯员王舒阳“医生,医生!孩子已经没气了……”3月18日23时58分,医院急诊门口,一名男子怀抱婴儿万分焦急地求助。医生闻讯而来,迅速迎了上去。
“全身青紫、没有意识、没有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心肺复苏,准备注射抢救药物!”凭借丰富经验,急诊医生怀疑孩子可能因异物导致窒息,一面布置抢救,一面在怀里展开按压急救。
根据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疫情期间的急诊,进院患者需要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但,救援时间刻不容缓。医护人员已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开通绿色通道,争分夺秒!
原来,18日深夜,这名6个月大的孩子在吃奶之后,突然咳嗽不止,并伴有呼吸困难,家人赶紧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急救,但没有丝毫缓解,情况越来越危急,孩子爸爸便开车医院。医院时,距离孩子呛奶发生窒息已过去15分钟。
心脏骤停后,每延迟急救一分钟,成功率就会下降10%。在急救医学科、儿科、放射线科、超声科等科室共同努力下,经过1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患儿终于恢复窦性心律,自主呼吸。再一次创造了生命奇迹!
无独有偶,19日上午,吉林省图门市一家长带着身患脑部肿瘤的4岁孩子,十万火急地赶到医院急危重症诊疗中心。
“孩子情况比较危急,从CT片子上看,肿瘤直径5.0cm左右,类似鸡蛋大小,由于颅内肿瘤的压迫,周边脑组织水肿明显,孩子已经出现高颅压及左侧肢体轻微偏瘫表现。”神经肿瘤一组秦治刚说。
为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收治,医院为孩子开辟绿色通道,紧急收治住院。秦治刚医生表示,将尽快完善孩子的术前检查,纠正离子紊乱,控制颅内水肿,限期为其进行手术治疗。
“在当前异常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我院承担着巨大的收容压力,急危重症诊疗中心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接诊了大量孕产妇患者。”医院医务部主任王宗强告诉记者,连日来,该院已派出多批医护人员开赴抗疫前线支援,医院医疗工作有序开展,医院统筹部署、夯实责任、持续调整优化疫情防控举措,不断加强门诊、急诊、住院等重点区域闭环管理,全力保障医疗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
生命至上,生命无价。据了解,医院急危重症诊疗中心作为吉林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重要组成部分,自投入使用以来,坚持以救治为先,打通一站式救治通道,急危重症患者可在抢救通道中迅速完成检查、诊断、抢救、监护、治疗、手术等,从而有效降低患者因转运带来的风险,节约医生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