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吉林省作为玉米大省,鲜食玉米行业问题丛生 [复制链接]

1#
总体上看,吉林省鲜食玉米产业起步较早,波动较大,发展缓慢。上世纪90年代以天景玉米为代表,吉林省鲜食玉米曾经一度发展较快,四平的公主岭、长春榆树、吉林市郊等相继一批企业进入市场,有的销声匿迹,有的惨淡经营,只有少数存活发展。整体发展落后全国,也落后黑龙江,与我省玉米大省地位不相匹配。近年来随着全国鲜食玉米市场的快速增长,吉林省鲜食玉米产业出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大多是低水平重复,良莠不齐,市场恶性竞争严重,普遍发展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加工企业来看。一是企业规模小,设备工艺差,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弱。以松原地区为例,近三年全地区新增近20家真空包装企业,最大规模不足万穗,大多在万穗左右。这些企业普遍环境较差,厂房简陋,设备简单,工艺落后,管理粗放,缺乏检测,产品质量较差,市场竞争力很低。从秦皇岛转移过来的鲜玉米籽粒加工企业也因种种原因不能正常达产。二是大多企业为速冻或真空包装,属于初级加工,附加值低,又无产品研发能力和精深加工投资能力,几乎全部处于产业链低端。三是产品质量差,客户投诉高,加之包装设计简陋,市场竞争力弱。四是没有统一行业标准,完全各行其是,影响区域形象。全省范围内除少数历史较长、一定规模的企业外,情况大同小异,整体处于低级、无序发展状态。其次从种植环节来看。一是品种繁多而优质品种比例较低。二是总体种植布局分散,单体种植规模较小,标准化程度低,一般没有时间、空间隔离。三是种植水平差,一般标准穗不足70%,每公顷只有3——3.5万穗,影响农民效益。四是大多没有错期播种,加大加工环节压力。五是病虫害及气象灾害防治能力弱,经营造成减产绝收。六是种植加工往往脱节,订单种植机制不严密,农户和企业矛盾较多。第三从市场销售来看。很多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独立品牌和销售渠道,主要做委托加工,难以做大。而委托加工方又多是省外企业,影响吉林省整体区域品牌的构建。一些知名加工企业也大量存在贴牌加工情况,影响自主品牌发展。二是即便许多企业拥有自己独立商标,但由于规模太小、或者质量较差,无法进入主流渠道,销售不稳、不畅。三是企业主体分散,各自打市场,渠道成本大幅增加,造成企业利润下降。四是品种品牌太多,难于形成市场优势。第四从产业整体上看。由于企业主体分散,个体规模很小,带来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存在短板和断点。比如种植环节的育苗、播种、采收机械不配套;加工环节机械设备故障率高、生产率低;仓储物流成本高、设施不完备等。二是供应链缺失,从种植到加工、从加工到销售,由于单体规模小,资金压力都很大,几乎很难得到金融支持。上面问题表面上看是市场和资金的问题,但其实质往往在于没有整体规划布局,缺乏有效监管引导,龙头企业培育不足,行业自律缺失,资源匹配错位等诸多因素导致。吉林省鲜食玉米产业前景堪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