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构建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 [复制链接]

1#

引言

关于构建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分析--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陈诗一和陈登科采用劳动生产率来度量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苏永伟和陈池波选取质量效益提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风险防控以及民生改善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唐娟等构建超效率DEA-SBM模型,对中国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本文参考陈晓雪和时大红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有效发展6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选取29个二级指标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创新发展。本文借鉴刘思明等的研究成果,从企业创新投入、企业创新产出、公共教育支出力度以及政府RD支出力度4个方面衡量创新发展指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

其中,企业创新投入指标用企业RD支出与GDP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企业的创新投入力度;企业创新产出指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公共教育支出力度指标用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GDP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政府对公共教育的投入力度;

政府RD支出力度指标用政府RD支出与GDP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政府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协调发展。本文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人口结构以及物质精神结构4个方面衡量协调发展指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其中,产业结构指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产业结构协调的程度;城乡结构指标用城镇常住人口与农村常住人口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城乡协调发展程度;人口结构指标用老年人口抚养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人口结构协调情况;

物质精神结构指标用政府文化支出与财政支出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协调程度。绿色发展。本文从单位产值电耗、单位产值“三废”排量、污染治理力度、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及森林覆盖率7个方面衡量绿色发展指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性。

其中,单位产值电耗指标用电力消费量与GDP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以往高投入、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单位产值“三废”排量指标用“三废”排放总量与GDP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以往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

污染治理力度指标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与GDP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指标反映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反映生活垃圾对环境影响情况;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反映城市的绿化水平;森林覆盖率指标反映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情况。开放发展。

本文从对外贸易、外商投资、接待外国游客人次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4个方面衡量开放发展指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开放水平。其中,对外贸易指标用货物进出口总额来表示,该指标反映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外商投资指标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来表示,该指标反映外资利用能力;接待外国游客人次指标用接待入境外国人游客来表示,该指标反映吸引国外游客情况;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指标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与企业数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吸引外商投资情况。共享发展。本文从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以及平均教育年限6个方面衡量共享发展指数,反映民众享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公正性。

其中,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反映医疗资源情况;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反映城市市政设施水平情况;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指标用社会保障支出与常住人口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社会保障资源的情况;

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指标用教育经费支出与常住人口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对教育资源投入的共享情况;平均教育年限指标用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教育年限表示,该指标反映对教育成果的共享情况。有效发展。本文从城镇登记失业率、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人均GDP以及人均财政收入4个方面衡量有效发展指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高低。

其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就业情况;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指标用GDP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增加的国民收入情况;人均GDP反映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均财政收入指标用财政总收入与总常住人口之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本文对二〇〇四-二〇一八年全国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计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获取同样采取熵权法进行计算,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二〇〇五-二〇一九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中经网》等。二〇〇四年我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除北京0.、广东22.和上海22.外,其余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排名最高的北京和排名最低的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相差将近4倍。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截至二〇一八年,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最高的前5名分别是北京57.、广东52.、上海51.、江苏41.和浙江8.,说明这5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是同还可以兼顾经济发展的质量。

经济高质量指数最低的5名分别是甘肃17.、贵州19.、吉林19.、青海19.和新疆20.,说明这5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低。由此看出我国各省份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差距悬殊,排名最高的北京和排名最低的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相差将近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