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口老龄化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宏观现状分析 [复制链接]

1#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成因

(一)老龄人口数量大且发展迅速

根据统计局的报告,首先在数量上,二零二零年6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据全国人口数的比例为18.7%,该比例已经是衡量人口老龄化标准的近两倍,数量上高达2.64亿,超过了0-14岁的人口数。其次在发展速度上,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从第一次人口普查的7.32%提升到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时的18.7%。通过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使用的时间,可以反映该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

中国二零零零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是7%,20年间该比例已经达到了13.5%,距离达到14%并不遥远。但是据统计,发达国家大多数都用了45年以上时间才达到此水平,然而中国的老龄化速度远快于其它国家。老龄人口数量大、发展速度迅速一方面与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科技和医疗方面近些年有突破性的发展,我国人民医疗方面有了保障,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

中国二零零零年的人均GDP是美元,就在如此低的情况下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日本进入老龄化阶段的时候人均GDP是美元,而且这个时间点是在一九七零年。到了二零零零年日本的人均GDP更是高达美元,同一个时间点,日本的人均GDP是我国的40倍。

韩国二零零零年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均GDP是美元。新加坡也是二零零零年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均GDP是美元。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阶段时都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老龄化进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我国人口红利降低,劳动人口的增速降低导致的,劳动人口的降低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各个层面。

(三)人口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

整体观察可以发现,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省(直辖市)中,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了西藏,其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大于10%。从31个省市老龄化程度排名来看,东三省排名均靠前,其中辽宁省最严重,比重为25.72%,高出西藏地区17.2%,差距非常明显。黑龙江和吉林比重位于第三和第四,分别为23.22%和23.06%。

东三省老龄化程度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东北经济下行,导致年轻人外出就业,人口流出。另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生育期间东北地区执行严格,改变了人们生育观念,所以总体出生率较低。西部地区如青海、新疆、西藏的老龄人口比重分别为12.14%、11.28%、8.52%,相对较低。

另外广东省近些年有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所以老龄化程度较低,其比重为12.35%。所以各个省市的老龄化状况与当地目前的经济状况、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时的严格化程度息息相关。

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

(一)我国家庭部分金融资产的总量

主要分析的家庭金融资产为以下几项:居民手持现金、居民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外币储蓄。由于二零二一年《中国金融年鉴》未公布,二零二零年《中国金融年鉴》中外币储蓄数据记录到二零一九年,所以分析了一九九五年至二零一九年我国家庭部分金融资产持有额情况。

(1)居民手持现金。是居民期末持有的流通中的货币,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人民银行的调查表明居民手持现金占流通中现金的76%——80%。按照现金的80%来计算了家庭的持有量,即M0*80%。居民手持现金总量从一九九五年至二零一九年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一九九五年的.24亿元增加到了二零一九年的.60亿元。

(2)居民储蓄存款。是指个人的人民币存款年底余额,数据信息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居民储蓄从一九九五年至二零一九年一直是在所列金融资产中金额最高的金融资产类型,而且近25年也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

(3)股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借鉴刘楹的方法以各年末A股流通市值的60%进行了统计。股票总量表现出波动性特征,一九九五年至二零零零年处于逐年增长状态,之后波动性较大,二零一九年达到了近25年的总量峰值.80亿元。

(4)国债。此部分数据来自《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表的统计数据。因为企业债和公司债所占的比重较小,且估算较难,所以借鉴部分学者的方法仅衡量了居民持有的国债情况,并且以国债年末余额的80%对居民持有的比例进行了估算。国债总量基本具有逐年递增趋势,一九九五年估算的家庭持有国债为.24亿元,二零一九年达到了.43亿元。

(5)外币储蓄。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将年末外币储蓄余额换算成人民币进行了统计。我国居民外币储蓄受到汇率改革的影响波动较大,二零一六年达到峰值.92亿元,近三年表现出下降趋势。

由此可见,家庭金融资产总额从一九九五年的.20亿元增长到了二零一九年的.50亿元,近二十五年增长较多。再分析二零一九年各项金融资产状况,居民储蓄存款金额为.80亿元,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随着时间的变化,持有量排序也会发生改变。但是储蓄存款多年来始终是居民持有的最高的金融资产。

其次是股票,家庭持有金额为.80亿元。第三是国债,家庭持有国债总额为.43亿元。之后依次是居民持有的现金和外币储蓄。

(二)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特点及成因

(1)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额逐年提升

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家庭收入提高,这不仅带动了家庭持有的现金和储蓄存款的增加,也提高了家庭持有的风险金融资产总额。二十五年间,居民持有的家庭金融资产总额由一九九五年的.20亿元增加到了二零一九年的.50亿元,增长了33倍。

(2)居民手持现金比重持续下降

一九九五年居民手持现金占表中所列金融资产总额的15.69%,到二零一九年下降到了4.71%,与其他金融资产相比,由原来所占比重第二名,降到了第四名,排在股票和国债之后。这是因为银行体系不断完善,存取款极为方便,营业网点和自助取款机遍布各地区,所以安全性、便利性等特点使居民将更多的现金放到了银行中。

而且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融合,使居民的理财、支付、购物等模式都发生了改变,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快速转账、提现、充值等服务,所以由于线上操作的需求,人们也会将手持现金存入银行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