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招生资料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也是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学校现有凯旋校区(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凯旋路号)、长德校区(吉林省长春市长德新区)、高新校区(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开发区大学城学苑街号)和泰来校区四个校区,注册地址为吉林省长春市凯旋路号。
学校前身为年筹建的吉林省劳动厅技工学校。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吉林技工师范学院,隶属原国家劳动总局,
年,划归吉林省管理并更名为吉林职业师范学院。
年8月,吉林省经济贸易学校并入学校。
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年8月,吉林省国际商务学校并入学校。
年,与韩国庆一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学校以职教师资教育为核心功能,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主线,形成了职技高师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术教育“三位一体”,职教教师培养与培训“双重支撑”的办学格局,办学特色突出职业师范教育特色。设有17个学院,1个教研部,3个交叉学科研究院,16个科技研究中心和12个研究中心(所)。
学校学科建设涵盖工、管、经、艺术、文、教育、理等7个学科,共设有52个本科专业,13个高职高专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等。
现有在校学生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人,成人本专科生人。
年,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山东省计划招生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20人,实际投档数量20人(其中包括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计划招生数量10人)。
投档分数线
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师范类)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
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
选考科目要求
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计划招生的3专业(类)中,包括了2个师范类专业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不限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
限选物理的专业(类)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师范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个专业。
专业(类)包括的专业及招生要求
年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3个专业(类)中,全部均为按照专业招生,无大类招生的专业(类)。
招生特殊要求见下文的招生简章摘要。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年招生简章摘要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英语、德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他专业无特殊要求。学校公共外语开设英语、日语,其他语种考生请慎重报考。
对按顺序志愿投档的省份,首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首先录取先投档的考生。
进档考生专业(类)确定采取“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方式,专业(类)志愿无级差要求。
山东、海南、浙江、天津等4省考生,同等条件下,以语文、数学、外语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按专业类录取的学生,依据《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考生可通过登录我校网站查看),大类培养期间学生修读完成本学科大类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并达到相关要求,工商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于第2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流;计算机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机械类于第3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流。
按专业录取的学生,不参与专业分流。
学费及住宿费:
各专业学费标准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招生计划。
以山东省为例: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3元/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师范类)(校企合作),7元/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元/年。
。
住宿费:
标准分别为、、、元/年;新生入学后,学校统一安排宿舍。
关于转专业
具体情况需要新生查询当年学校规定。
届毕业生就业数据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届毕业生共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3.90%;专科毕业生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6.10%;男生人,女生人。
届毕业生来自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吉林省生源为主,所占比例为67.45%;省外生源主要来自内蒙古自治区(5.42%)、河北(3.25%)等省份(直辖市/自治区)。
学校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40%,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9.67%,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4.26%;其中,师范生就业率为93.43%,非师范生就业率为89.20%。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72.74%),“升学”(7.87%)次之.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75.04%)和“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5.40%);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60.79%)和升学(28.32%)。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3个学院,其中教育科学学院(94.87%)、经济贸易学院(94.74%)、传媒学院(93.55%)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前三。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36个专业,有20个专业的就业率均处于90.00%以上;其中应用工业设计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率达到.00%;其他专业的情况为汉语言文学专业97.50%,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97.44%,软件工程专业96.05%。就业率最低的五个专业分别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85.87%,通信工程专业85.7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83.78%,动画专业83.46%,工艺美术专业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