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前景广阔,全国首个教育部官方公布,吉林
TUhjnbcbe - 2023/3/29 20:06:00
北京医院痤疮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5/9277572.html

吉林大学是目前国内高校中学科门类最全、学生规模最大、办学体系完整、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等学府。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批准吉林大学增设智能感知工程和全国首个古文字学本科专业。

智能感知工程

智能感知工程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同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专业,在地学、医学、生命、工业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依托于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仪器学科。该学科现有的十个学科方向,办学实力强,特色明显,能够支撑该专业的建设,具备开办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的良好条件。学院现有的基地平台条件完备,在不增加招生总人数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增设“智能感知工程”办学规模的要求。新专业拟设专业教师24人,结构合理,中青年为主,87.5%具有博士学位,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完备的师资。学院现有一批课外实习基地,为课外实习提供保障。

该专业定位着眼于“广义智能感知”系统的开发和利用,以优势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为核心,在地球智能感知(观测)、人体智能感知、电力系统智能感知、汽车智能感知等多种复杂环境领域下的多传感器数据智能采集、仪器智能化控制等方面作为实际应用背景,弱电与强电相结合,硬件系统与软件算法相结合,系统集成与新技术开发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突出体现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及融合的特点,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专业口径宽、知识面广,基础厚实、动手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等特色,通过吸收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辅助支撑学科的优势特色,形成“厚基础、重交叉、突特色、面向广”的培养模式。

古文字学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和出土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索汉字产生、阐明古汉字发展与演变,研究并解读地下出土文献资料的学科。古文字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牍文字、石刻文字等,研究范围上及文字起源,下至隶楷阶段,年代涵盖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古文字学专业是集考古学、语言文字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为一体的新兴交叉专业。古文字资料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需要依靠考古学;古文字的辨识和解读需要立足于对先秦语言文字发展历史和规律的整体认识,也就是古汉语知识和文字学基础;古文字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涉及古代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古文字资料与传世文献的结合,为历史研究开辟新领域。古文字专业知识结构复杂,综合性强,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广,思路开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面广阔。

该专业属交叉学科,不仅学科内部研究资料时代跨度长、文字载体种类丰富,而且还涉及考古学、汉语言文字学、古文献学、中国史等多个学科。在古文字学专业筹建过程中,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为主要依托单位,由其所属的文字考古系负责组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和中国古文字研究中心作为师资力量主要来源,并协助考古学院提供人力、物力保障。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等都曾在这里执教。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将来作为古文字专业的建设单位之一,承担主要教学任务,并协助考古学院提供软硬件条件支撑。

此次吉林大学新增的2个本科专业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相契合,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相呼应,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基础。学校将持续建设基础学科相关专业,优先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保证传统优势专业健康发展,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引领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

素材来源:吉林大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前景广阔,全国首个教育部官方公布,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