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长春市九台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动城乡融合
TUhjnbcbe - 2023/8/19 21:42:00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九台区波泥河街道平安堡村

地理标志商标——波泥河花卉苗木

高标准农田——水稻种植

果蔬主导产业——香瓜

村容村貌

上河湾镇套子里村木耳种植扶贫项目


  “十四五”时期,九台区将围绕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吉林省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创新路径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在“四集四引”方面寻求突破。通过建设中心城区,突出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提升,规划建设中心镇、中心村,把中心集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把中心村建成农村的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人口集中。通过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继续扩大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把土地有序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倾斜,实现土地集约。通过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工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把“名优特”(名:打品牌,优:提质量,特:调结构)产业作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推进“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宣传和保护,实现产业集群。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建立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资源、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公共服务要素向中心镇、中心村配置,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互联互通,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活要素集成。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


  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区位临近、产业基础好、资源优势明显、文化风俗相融的中心集镇和中心村(民族特色村),优化空间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渐进实施。强化*策引导。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创业就业。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企业,通过利润返还、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就地城镇化。强化双轮引擎。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变市民。鼓励高等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从事支农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家、**干部、专家学者、专业人才和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吸引返乡就业人员在九台创业落户,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吸纳专业人才加入。强化模式引路。推广“三换两集中”、“双领多平台”等模式,探索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为城乡融合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播种面积,防止耕地“非农化”。发展7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保障和满足国家粮食安全需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巩固提升黑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切实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万亩建设,着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快智慧农业建设,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绿色增产、生物防治和统防统治等技术集成创新。有序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力。重点推进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建设。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提升气象为农服务保障能力。健全粮食检测体系,提高检验监测能力;完善粮食质量安全、调控和应急体系;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培育龙头企业,推动粮食加工、储运等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市场化收购,推动粮食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有机融合


  充分挖掘乡村多元功能和价值,聚焦农业产业、聚焦区位资源要素,强化规划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积极打造产业融合载体,突出贡米、果蔬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贡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立足精优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乡村新兴服务业,深入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打造农村电商、网络达人等为载体的九台品牌直销中心,积极参加省内外农产品推介活动,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优先位置,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统筹城乡和村庄规划建设,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互联互通。按照5—10万的人口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使之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就地城镇化。按照—的人口标准规划建设中心村(民族特色村),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通过强化要素匹配,将中心村建成服务功能齐备、设施配套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进一步完善村集体资源变资产,加大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拓宽农村集体增收渠道。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绿化美化典型村屯,深入实施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攻坚行动。着力打造“道德模范、农村文化、为农服务”三项并举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格局。加速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开展铸*强农、文化惠民、乡风提升专项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乡村振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接续与保障,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突出相关*策的有序衔接。全面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和后续帮扶工作,彻底消除已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风险。强化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和就业扶贫,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统筹做好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衔接,增强巩固脱贫成果的内生发展能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春市九台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动城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