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梯口碰见了邻居,我们打了声招呼后她下了楼,我开门回到家里,成为邻居整整三年了,我们不了解彼此的工作,家庭情况,连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是邻居,像两条平行线每天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安静的生活,这不由使我想起了以前在农村老家生活的样子。
吉林的农村生活在冬季更能体现特色,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最具有代表性。
吉林省地处北纬41°至46°之间,因此农作物都是一年一茬,即春播秋收后这一年的农业生产便结束了,之后就进入“猫冬”,所谓的“猫冬”就是在到明天春天开始播种的这段时间内都闲呆着,也不出门务和经商。
吉林农村在冬季因为昼短夜长,所以大部分家庭一天做二顿饭,一般是上午九点左右一顿,下午三点左右一顿。吃过饭之后大家就去某一家相聚,每个村子都有那么几户人家大家平时都喜欢去他们家串门,在他家聚集,这样大家凑在一起就开始谈天论地,最多时能达到二十几个人,老年人一般都是讲以前的历史,我特喜欢,小孩子在有老年长辈的情况下都很安静,不作声,如若不在场,他们就会相互扯皮,耍闹。中年人的话题就五花八门了凡能想到的都能侃上大山,常因观点差异而形成对立的两派,然后激烈的争辩,都想证明自己的准确性,有时两人会吵得面红耳赤,声音很大,不知道情况的外人还以为要打架呢,有意思的是,今天还在激烈争辩的两个人往往第二天会因话题观点相同而结成新的“同盟”,我们管这种情况叫做“抬杠”,而这家的主人也不在意,任由大伙吵闹。
在一起除了聊天,大家还会开展娱乐活动,常玩的有下棋,玩扑克。下棋是流水式的,谁要是输了,就换下一个人上,而玩扑克一般都是输家给在场的所有人买吃的,不直接涉及到钱财。
在我们老家农村冬天还有一件事情——放牛,就是早晨把全村的牛都集合在一起,统一让一个人或两个人赶到山上找吃的,晚上再赶回来,大家轮流担任放牛人并根据自家牛的数量来确定天数,这很公平。如果赶上下雪天了,牛也不放了,大家去山上找野鸡,有收获的话就回来给炖了,大家在一起开心的喝酒。
在吉林省农村,很多村子最先都是由一个大家族建立的,所以一些村民之间都是沾亲带故的,一个村子里的所有人的名字,年龄,甚至生日,大家基本都彼此知晓,因此,在冬天空闲时如果谁家来了客人,大家基本都知道自己该怎么称呼,很亲近,很热情。
上面这些事情从年开始就一点点的减少了,尤其年之后,出去做事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家房子虽然还在,但人却常年不回来,村子里剩下很多老人,儿童,即使过年都回来了,大家聚在一起吃完饭后除了赌博就是拿个手机玩,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大家聚在某一家玩玩闹闹了,而随着老一辈的不断去世,00后的年年长大,以前的东西一去不复在了,一些事情越来越空心化了,我不知道别的省份什么样,反正我现在农村老家冬天的生活方方面面跟以前比太没意思了。
挺怀念以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