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yhungry,Stayfoolish(求知若渴,虚心若愚),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级本科生王熠严谨求实、刻苦奋进,逐渐成长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十佳大学生,现已赴清华大学深造。
学海无涯,追求卓越
刚入大学的王熠也是一个科研小白。从第一次涂器件、第一次焊电路开始,做出努力的每一小步都是一大步。在确立了大学创新训练项目的题目后,他就开始自学半导体相关的知识;为了更好地辅助试验,他还自学掌握了一些数据处理软件。认真的科研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老师的指导下,王熠团队的Ga-In二元金属氧化物多孔微球的制备和气敏性能研究项目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科研的魅力让王熠沉浸其中。之后,在吉林省先进气体传感器实验室中,他熟悉了超声喷雾热分解法与乳液聚合法的过程,不断完善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课余时间,他还参与了基于HTML和CSS语言的网页设计、硫化铅碳量子点材料制备等五项校级跨学科项目,并且全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不仅是科研学术,竞赛在王熠的大学生活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中,他与团队的多跳无线短波电空-海反射模型,获得了年连续型题目吉林大学年度最高奖项;美国跨学科建模竞赛中,他有机结合了中国的绿色GDP概念,荣获二等奖(成绩全球前15%);年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他获得通信类题目学校该年度唯一的省级一等奖;年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上,他所在小组设计的无线供电汽车雨刮器软化亮窗装置斩获省级一等奖。
学习不是唯一的路,但是必须走好的路,王熠对于这一点的认知十分明确,所以除了课本和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他还会阅读相关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大学英语四、六级他分别取得分、分,位列全国前2%;口语等级A级,位列全国前1%。
本科期间,王熠以专业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不仅如此,王熠还曾获全校理工科仅评选两人的年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奖学金一等奖、答辩获得各学部评委全票通过荣获年度明德奖学金,他也是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在院本科生最高荣誉——第一届高鼎三奖学金的获得者。在大学期间,他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4项,校级10余项等近30项奖项。
为了拓宽眼界,王熠积极参加对外交流项目。他曾随微纳信息材料与器件学术工作坊,前往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研讨交流;也曾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数理科学学院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同老师交流学习。王熠还在课余时间修读了两项国际课程,并在VQM测试中获得满分成绩。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王熠被推免至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博士学位。
不忘初心,勇担重任
学生工作为王熠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生活中的王熠是一个很有艺术细胞的人,他初中就开始接触摄影,高考之后接触了视频剪辑与平面设计。他热爱摄影和艺术设计,其作品曾获学校推荐参加全国艺术与设计大展并荣获二等奖,被收录于《中国学院派艺术与设计文献集》,他也因此收到了包豪斯国际设计协会(BIDA)的入会邀请。
作为一名党员,服务社会是王熠始终坚守的初心。他从高中开始就与家乡的志愿服务组织结缘,进入大学后,更是第一时间加入e天志愿者协会,一步步成长为常务副会长带领社团。大学期间,他的志愿服务近小时。
在他看来,社会服务是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他曾三次参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项目,两次参与学校优秀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团队及个人曾获团中央优秀团队、团中央优秀摄影、中国大学生保险责任行金奖、校优秀团队一等奖等荣誉称号;担任全国光纤通信暨集成光学大会(OFCIO)本科生志愿者总负责人;策划并带领近千人次参与志愿活动
王熠摄影作品:杏花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秉承着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精神,坚守着初心和使命,王熠行稳致远,不疾不徐。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会不断地进步与成长,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自: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