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关于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物流产业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分析--我们知道目前中国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区域物流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区域物流三系统协调发展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一章我们将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区域物流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物流产业耦合协调影响因素分析
空间计量模型主要包括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三种模型。空间滞后模型探究的是因变量是否在区域间存在溢出效应;空间误差模型探讨的是被解释变量的误差冲击对因变量的影响;空间杜宾模型是在上述两个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的模型。在空间固定、时间固定和时空双固定三种情况下,时间固定的拟合优度最大,但时空双固定的对数似然函数的值最大、赤池系数和贝叶斯系数的值最小。所以,综合比较来看,时空双固定空间误差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
从模型的计算结果来看,城镇化水平、人力资本存量、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市场化程度和环境规制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这5个解释变量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显著影响;而地方政府行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开放程度表现为不显著,说明这个解释变量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没有有显著影响。具体来看,表明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环境规制的提升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城镇化水平的弹性系数最大,为0.,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能更大地带动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物流产业三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就能增加0.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吸引科技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发展,从而创造更多对物流产业的需求,推动物流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的弹性系数为0.,平均每提升10.个百分点,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科技创新的支持与推动,产业结构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带动物流产业的调整。
因此,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是影响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规制的弹性系数为0.,平均每提升10.个百分点,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够保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可以通过环境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探索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方法。
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发挥负面作用。人力资本存量水平高,但专业人力资源水平相对较低,使得科技创新的引进与扩散受到阻碍,进而影响到区域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从而导致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负面作用。
市场化程度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具有负面作用,可能是由于我国当前市场化水平不高,国有控股企业会造成市场过度集中,容易形成垄断,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不利于该行业市场竞争,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表明地方政府行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作用同其他5个解释变量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相比较弱,不是影响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
二、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物流产业协调发展水平提升建议
根据上文研究结果,提出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物流产业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三系统协调发展关系,制定系统性政策。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和物流产业的相互关系,在目前政策体系中,多涉及区域经济与科技创新、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在科技创新与物流产业发展及三系统协调发展涉及有限。实现三系统优质协调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可以对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和物流产业制定系统性政策,实现三者协调发展。
(二)各区域实施针对性措施。东部地区要利用现有的丰富科技资源,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与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将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与物流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产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加速物流产业转化升级,形成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要加大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为主体的地位,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驱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水平,从而推动三系统向优质协调发展。
(三)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国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但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东部地区,各省份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较高,对于北京、天津而言,可以将科技资源与物流产业转移到河北,河北建设合适的承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对于长三角地区,由于耦合协调水平都较高,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协作,推进物流产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为全国物流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及宝贵经验。
在中部地区,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发展趋势较好,要借助地理位置优势,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推动全国物流网络建设。在西部地区,四川和重庆三系统耦合协调度较高,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增强西部地区协同创新能力,加强西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在东北地区,辽宁三系统耦合协调度较高,但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整体发展趋势不太乐观,辽宁应该加强对黑龙江、吉林的辐射作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共同促进东北地区振兴。
(四)各省份要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规制强度。通过提高城镇化率,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为物流产业带来巨大的需求,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和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提高物流产业服务质量,促进物流产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
通过加强环境规制强度,能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物流企业利用科技手段,研究环保物流技术,研发环保物流设备,从而促进物流产业绿色发展。本文利用中国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了时空双固定的空间误差模型,研究不同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及物流产业耦合协调度发展造成的影响。
根据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及物流产业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选取城镇化水平、地方政府行为、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存量、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市场化程度和环境规制作为解释变量,以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作为被解释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环境规制、人力资本存量和市场化程度是三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提升城镇化水平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作用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