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去了一趟查干湖,居然忘记交作业了。
主要是想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看看这生态美连着旅游旺,百姓“年年有鱼”的好地方。查干湖,原称查干泡、旱河,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是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河成湖,历史上曾是嫩江主河道的一部分。
以前对查干湖的印象就是冬捕,没想到除了冬捕,
查干湖四季都美着呢,而且颇有草原风情,随处可见的蒙古包~好想唱一曲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湖中满是荷花,还有那已泛金*的芦苇荡。
坐船穿梭在荷花弄里,真有“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调皮想法,想摘一朵回去来到查干湖,就一定要吃一下这里的鱼~真的超级好吃,坐在湖边的大排档就能边欣赏美景,边吃着铁锅炖鱼~湖风吹过别提多惬意了!
吃饱喝足了游客照少不了~来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服装还是要穿一下的
湖边有好多这样的观光车,沿湖骑一圈,感受假期的悠闲自在。顺便消化一下食
查干湖,原称查干泡、旱河,年吉林省地名普查时,正式更名为查干湖。历史上,在宋、辽时期称之为“大水泊”、“大渔泊”。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大水泊周围三百里”。明代查干湖称之为“拜布尔察罕大泊”。据《辽史·营卫志》记载:“皇帝从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洣,乃纵鹰鹘捕鸭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弋猎网钓,春尽乃还。”自辽金以来历代帝王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渔猎”,举行“头鱼宴”和“头鹅宴”。元代至清初,这一带江流泡沼星罗棋布,银鱼穿梭,水草肥美,雁鸭栖集。沿岸林木蓊郁,田野芳草葳蕤,风景如画。是辽、金、元几代帝王巡幸游乐的渔猎之地。
查干湖冬捕,一种古老的渔猎方式。年,中国城市研究会依据《亚太人文生态价值评价体系》,把查干湖冬捕评审列入“中华百大美景奇观”并载人《亚太国际卓具保留价值的生态历史财富》蓝皮书目录。年查干湖冬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查干湖冬捕景观成功人选“吉林八景”,被誉为“冰湖腾鱼”。
查干湖冬捕前要举行跳舞祭湖醒网等仪式,这一习俗从辽金延续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头鱼拍卖更是热闹,一条鱼能卖到上万元。吃头鱼能带来好运据说历来帝王就喜欢吃查干湖的头鱼预示江山稳固风调雨顺。查干湖冬捕曾获单网捕鱼量最多的世界吉尼斯记录,一网最多能捕十多万斤。
查干湖渔业查干湖是目前唯一仍然保留蒙古族最原始的捕渔方式,因此令这个活动被列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也因此令查干湖成为了吉林省新兴的旅游景点[7]。冬捕到现在仍然每年举行,以令这个传统得以保传下去。渔夫会在湖上厚冰钻多个钻孔来下网,然后透过透明的冰层追踪鱼群的动向。捕渔的网的网孔遵照传统保持疏织,以确保鱼龄在五年以下的幼鱼可以游离渔网,以确保将来的渔获[8]。即使如此,在年捕鱼曾创下一次下网捕获,公斤的渔获而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这个纪录于年被,公斤的渔获打破。
“查干湖冬季捕鱼节”是查干湖每年冬季的核心旅游卖点,加上附近的妙因古刹(藏传佛教)、查干湖滑雪场等景点,大力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基于这个日益商业化的活动,冬捕每年的头鱼往往成为当地富有阶层抢购的目标,亦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柳权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