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快发展林业经济林产业的建议答复
对省*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吉林议〔〕5号
李冬艳委员:
您在省*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林业经济林产业的建议》(以下称《建议》)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深刻指出了我省林草经济林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把发展经济林产业放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度,提出了推动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建议,对我省林草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今后,我们将围绕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脱贫攻坚,大力推进经济林产业发展,打造全省林草产业乃至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
一、吉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有待加强
您在《建议》中深刻指出,发展林业经济林产业是实现“两山”理论的必由之路。这一观点既十分中肯,又符合我省林草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经济林既是基础产业,也是重要的富民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吉林省是森林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林业经济强省,经济林产业体系不发达是我省林草产业经济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我们统计,目前全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总面积约40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4.2%,其中经济林面积不足10万公顷。但林业经济发达省份经济林和林下经济面积都远远超过我省。例如浙江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总面积达到万公顷,占该省林地面积的33%;云南省达到近万公顷,占该省林地面积的30.5%;与我们毗邻的辽宁省经济林总面积达到98万公顷,是我省经济林面积的近10倍。
我省森林资源丰富,其中能够生产果品、油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林产品的林种数量也比较多,包括红松、核桃、蓝莓、榛子等,近些年虽然上述经济林品种的人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产业规模和综合效益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例如红松是吉林省最具代表性和地方优势的树种,全省现有红松人工林总面积约15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近9万公顷,但多年来始终按照用材林标准造林和培育,实施高标准经营和高经济产出的地块为数不多,大多经营管理措施不到位,无法充分发挥这一特色资源的经济效益。
我省经济林产业之所以出现上述规模小、质量低等问题,除了您提出的“经济林优良树种难以选择、经济林产业底子薄弱、林业经济林产业链结构不健全”等因素外,一定程度上还缘于林业系统干部职工思想解放不够、林业行业开放不足、林业产业标准化水平低等原因,这些也都是我们下一步改进的主要方向。
二、近年来林草系统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之后,我们围绕加快林草产业转型发展,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加大特色经济林力度,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明确发展方向。省林草局制定下发了《吉林省九大林草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吉林科产〔〕号),组织各级林草部门、各基层单位和企业大力实施百万亩红松果材兼用林、百万亩经济林、百万亩林木种苗基地、百万亩森林(湿地、草原)中药材种植基地、百万亩绿色菌菜基地等九大特色产业工程,努力建设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和营销体系健全的九大林草特色产业。
(二)加强*策扶持。年以来,利用省级林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对种植、培育特色经济林并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和支持。目前,省财*已累计投入资金1.65亿元扶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项目余个,其中支持特色经济林产业项目个,扶持资金额度达到9万元。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林区群众发展经济林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积极申请中央财*造林补贴试点,加大对营造经济林树种的补贴。-年,我省开展了林地清收还林工程,依据农民意愿,对营造经济林的按照元/亩标准给予造林补贴。
(三)强化技术推广。积极引导鼓励林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林业企业围绕经济林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在良种培育、造林技术、森林经营等方面积极攻关,并大力推广转化各项实用技术成果。目前,全省共有个科技成果入选国家林草局全国林业科技成果库,其中经济林培育相关的成果达个,占比43.3%。年以来,我们积极利用中央财*资金加大对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累计推广经济林良种繁育和高效栽培等技术成果78项,利用中央财*资金万元,推广总面积达到公顷。
(四)助力脱贫攻坚。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的过程中,结合开展林草产业精准扶贫,指导和帮助广大贫困群众,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参与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同时协调、组织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带领贫困人员和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近年来,我省先后涌现出了江源林源春、通化禾韵、永吉索特、长春派诺等优秀的龙头企业,在经济林产业扶贫带动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目前,全省发展特色经济林带动贫困群众达到0人以上,年均增收元。
三、“十四五”期间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任务和措施
充分利用林地、草原资源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是加快林业转型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林草资源优势,全面实施百万亩红松果材兼用林、百万亩经济林等九大特色林草资源产业提升工程,引导和帮助林区群众做大林下经济和经济林产业,把我省林区打造成东北绿色无公害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品供应基地。到年全省经济林总面积力争达到20万公顷以上,比年增加一倍。
(一)编制规划。启动《吉林省林草产业转型发展规划(-年)》编制工作,把经济林产业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全省林草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指导各地、各单位因地制宜大力营造特色经济林产业体系。
(二)用好*策。在充分利用省级林业产业发展资金和中央财*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继续加大对经济林产业项目扶持力度的同时,组织各级林草部门按照《吉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指导意见(试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经济林产业基地。我们还将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工商资本进入林业推动吉林全方位发展的意见(试行)》,鼓励各类法人经济组织、生产单位和广大职工群众营造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产出能力。
(三)突出特色。红松是我省特色优势树种,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林品种,“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组织各级林草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营造红松经济林,打造吉林特色优势经济林产业。通过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红松特色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完善红松用材林改造培育相关标准,加大以红松为主的中幼龄林改造力度,使现有红松用材林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效益。
(四)探索创新。按照您在提案中的建议,我们将组织科研单位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大特色经济林树种的良种培育与品种审定等工作的力度。同时在组织生态修复、城乡绿化美化工作中,我们将引导林农大力营造生态和经济兼用树种,发展规模化种植,以增加林农收入。年重点开展文冠果、沙棘、元宝枫等生态和经济兼用型树种造林试点工作,拟造林15.88万亩,其中元宝枫12.02万亩,文冠果3.14万亩,沙棘0.71万亩。
(五)龙头带动。要以通化和韵、康元、长春派诺等科技型龙头企业为样板,大力推进林特资源产品加工产业,创新产品研发,强化市场营销,并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建设,通过“生产+加工+科技+服务”等产业模式创新,聚集生产要素,形成覆盖一二三全产业链、具有明确地理特色和区域优势的林草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支撑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集群,构建林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逐级增值的产业发展模式。
总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使我省的森林资源在提供生态产品的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特色林产品,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贡献。
感谢您对我省林业产业发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