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各大上市银行公布二季度数据后,各地银监局也相继披露了本地银行业运行情况。
截至年9月26日,已经有11个地市的银监局披露了当地数据。我们整理了这部分数据如下表。哪个地区的不良率最高呢?各地区表现怎么样?我们来一一进行盘点。
9省市不良率上升,吉林不良率常年居于高位
在公布的省市中,北京、吉林、江苏、山东、广西、海南、厦门7地的不良率较年一季度(或较第四季度数据)有所上升。
截止到年6月30日,已知数据的省市中,吉林省不良率最高,为4.12%,比一季度上升了17个百分点。翻阅以往数据可知,吉林省的不良率一直居于高位,年的不良率更是全年维持在4%以上,今年一季度下落至3.95%,本季度却再次回升。
广西省本季度迎来不良率的“突升”。年一季度末,广西省不良率为1.79%,本季度末却上升了个百分点至3.71%,位于“省市银行业不良率排行榜”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广西省年全年的不良率都稳定在1.7%-1.9%之间,本季度的上升,或许透漏了某些银行危机。
山东、海南、贵州三省的不良率也均在2%以上,颇为严峻。其中,贵州二季度不良率2.43%虽然较一季度2.30%有所上升,但比起年底2.63%已经有所下降,整体走势趋稳。
除此之外,江西省虽然未公布一季度数据,但是比起年末有所上升;北京虽然只公布了不良余额,并未披露不良率,但.4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对比一季度的.1亿元,北京银行业的不良状况似乎不容乐观。
两省市下降或趋稳
深圳的不良率虽然较年第一季度有所下降,却较年底有所上升。总体来说,变化不大。
*二季度的不良率为1.51%,与一季度持平,比起年四季度的1.42%略有上升。
地区分化明显,东北及环渤海区域资产质量欠佳,长三角、珠三角明显好转
结合各大银行半年报数据分析可知,各地区不良率分化明显,大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
东三省资产质量恶劣的问题尤为突出,黑吉辽三省的不良率普遍较高。除吉林省本季度“拔得头筹”,辽宁和黑龙江此前公布的数据均在3%以上。业内专家认为,受制于产业结构失衡、人才流失严重等诸多因素,东三省经济发展出现滑坡,在化解产能过剩、出清“僵尸企业”的过程中,不良率高企是必然现象。
环渤海区域也较为严重,除山东、辽宁外,河北省近年不良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相反,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不良率下降,上海、浙江等地甚至出现连续两年不良“双降”的现象。
推荐阅读
图片来源:百度
运营人员:李海仟、张容丹
本文编辑:张容丹
更多精彩请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