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解读新高考变化和选科指引分析,搭建科学选
TUhjnbcbe - 2023/2/10 14:36:00

导读

近日,升学指导网特聘讲师罗芸芸老师走进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为级高一学生及家长开展新高考模式选科指导培训讲座。

罗老师从新高考改革进程及*策、吉林省高考改革综合实施方案、新高考的主要变化、选考科目指引要求解读、12种组合及其专业覆盖率、了解自己的性格与兴趣、搭建科学选科模型等方面为大家答疑解惑。

没有亲临现场的同学和家长们请跟随小升一起来看具体内容↓↓(事关高考及填报志愿,大家可以提前收藏起来哦~)

讲师介绍

罗芸芸

国际职业生涯规划师

国家中学生涯规划高级咨询师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国家企业培训师

升学指导网特聘讲师

主要负责山东、河北区域中学生涯规划及高考志愿填报业务,专职从事中学生涯规划3年多,咨询时数超过小时。

连续三年担任河北省衡水中学选科咨询老师。指导几百名考生选科、高报及学业规划。

熟悉多种多元升学路径,擅长根据考生特质,结合家庭及社会资源为考生指导规划个性化升学方案。

PART01新高考改革省份一览9月15日,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江西、安徽、甘肃、黑龙江、吉林等七省(区)正式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学生将实行新高考3+1+2模式。截至目前,新高考已经在全国21个地区实施。PART02新高考的三个主要变化

01

考试科目的变化

学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分。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为必考。物理、历史两门科目选择一门。*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科目选择两门。选择考试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

考试科目变化的核心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选考科目的确定。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主要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

二、高校专业录取对选考科目的要求。高校依据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具体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下表为根据年1月份8省联考数据统计(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的第三批“3+1+2”模式新高考省份届考生选考科目数据。

可以看出整体上首选物理的考生多于首选历史的考生。这跟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学习难易度、专业录取要求等因素都紧密相连。

想报考热门专业该如何选科?各类专业对选科的限制有哪些规律?

02

计分方式的变化

等级赋分制,是新高考规定选考科目成绩按等级赋分,“3+3”地区是全部6个选考科目,“3+1+2”地区是思想*治、地理、化学、生物共4个科目(语数外和物理、历史仍用原始分计算)。

对应这些科目卷面分满分为分,根据考生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目前,等级赋分制只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使用范围为21个新高考改革省市。

等级赋分由相关主管部门自动完成,大家在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看到的已经是赋分后的分数,不需要大家自行换算。

为何要设置等级赋分制?各省市赋分规则有何异同?

计分方式的改变促使每位考生都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能处在哪个梯队,根据自己的成绩层次来确定选科策略,大致可分为:

第一梯队:选兴趣专业,保重点名校

第二梯队:差异化组合,冲重点名校

第三梯队:综合资源特长,提升院校层次

第四梯队:总分最大化,多路径升学

03

录取模式的变化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学业水平、思想品德、劳动与社会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新高考综合改革的志愿填报模式主要有“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院校”两种。

院校+专业组

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

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选考要求须相同。

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

专业(类)+院校

以1个专业(类)+1个院校为一条志愿单位。

考生既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

不会产生志愿调剂,所报即所学。

PART03教育部最新选科指引解读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通知。通知说明,该《指引》从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涉及目前已实施新高考改革的所有省市(14省市)及后续参与改革的省市,专业选科要求相比以往“3+3”、“3+1+2”均有重大的调整和变化,信息量巨大,对考生选科及中学教学均有较大的影响。

教育部发布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选考科目要求有这些重大调整(附完整版通知文件)

1

指引中提到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重大变化:

1.适用范围。《指引》是高校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对学生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的指导意见,对“3+3”选考模式和“3+1+2”选考模式的省份均适用。

2.指引结构。《指引》以本科专业类为单位设定科目范围一和科目范围二。科目范围一包括物理、历史两科,高校可提1科或不提;科目范围二包括*治、地理、化学、生物4科(在浙江可增选技术),高校最多提2科或不提。

3.设置科目要求。高校各专业要从科目范围一、二内,根据实际选择1科、2科、3科或不提。选择1科的专业表示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选择2科或3科的专业,表示考生必须同时选考规定的2科或者3科。未提出科目要求的,考生可根据生源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选考3科。

4.同一专业类的内设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年后新增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其科目要求参照所属专业类的科目范围及要求。同一高校的同一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在所有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应当保持一致。

5.若高校部分特色专业确有特殊选拔要求、需突破《指引》范围的,须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校*委(常委)会审议后,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请,并按程序报审。

6.《指引》的科目要求适用于普通本科专业,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指引另行制定。有关省级教育行*部门可参照《指引》制定所属高校高职(专科)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2

物理、化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截取部分为例,可以看出工学、医学中大多数专业要求都为必选物理和化学。物理、化学的权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大有回归“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趋势。

学医要求选物理,物理+化学成理工农医“标配”?最新专业选科*策引发热议

3

不同组合的专业覆盖率

首选科目为物理的组合特点:

①主要以报考理工科专业为主,文科类专业相对较少;

②物理组可报的专业范围一般都很大,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对物理学科不讨厌的话,物理组是不错的选择;

③一般来说,物理组在高校招录人数多,高中开设的班级也多一些。

首选科目为历史的组合特点:

①主要以报考偏文专业为主,少量理工科专业可选;

②可报考专业范围相对较窄。报考历史组的同学最好能确定自己以后的专业和职业方向为人文社科类;

③相比物理,历史学习容易一些,是擅长记忆背诵的学生能发挥优势的学科。

选科组合各有利弊,没有“最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佳选择。想要做到科学选科,可参考的因素有:

①物理、历史本科上线率(计划数)

②物理、历史组合选考人数比

③不同组合学生竞争对手情况

④选考科目专业覆盖率最大化?

⑤选考科目能力优势最大化?

⑥选科科目考上本科机会最大化?

⑦选考科目同未来专业职业、升学路径匹配度?

单科特性解读及各种组合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可以参照哪些选科原则?

4

不同梯队考生,不同选科策略建议

12种选科组合中,优势组合大致可分为:

根据上文提到的不同梯队的考生确定选科策略,大致可分为:

第一梯队:选兴趣专业,保重点名校

第二梯队:差异化组合,冲重点名校

第三梯队:综合资源特长,提升院校层次

第四梯队:总分最大化,多路径升学

PART04新高考“3+1+2”模式科学选科模型

新高考“3+1+2”模式的科学选科模型可参考3点:专业兴趣、科目要求、学科能力。

01

专业兴趣的重要性

不感兴趣的学科,难以投入精力和时间去钻研。从未来大学专业来说,感兴趣的学科也更容易匹配相应的专业;反之,不感兴趣的学科,即使选了也不利于自己填报专业,反而缩小了专业选择的范围。人民日报曾做过一项调查,大一新生入学后经过对专业课知识的一段学习之后,有40%的学生勉强接收自己的专业,有35%的学生很不满意自己所学的专业,只有25%的学生能达到基本认同自己的专业学习内容及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更为震惊的是,大学生的退学率也在逐年增长,每年高达18万人申请退学。另一项关于大学毕业3年后转行的比例分析指出:有65%的毕业生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职业,有25%毕业生从事衍生行业的职业,仅有10%的毕业生在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上工作。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考生在高中阶段铆足了劲儿学习,不了解大学专业,也没有进行明确的生涯规划,填报志愿时,觉得哪些热门就往上填,或者听老师、家长、朋友、学长、学姐等人的建议,而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找到兴趣所在。

如何找到自己的专业兴趣?

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自我探索:

①兴趣探索:最喜欢做什么?

②性格探索:最适合做什么?

③能力探索:最擅长做什么?

④价值观探索:最看重做什么?

如何找到我喜欢做什么?

根据霍兰德教授六角型职业人格的划分,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现实型(R)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

如何找到我适合做什么?

MBTI性格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擅长不同的工作、并且有时不能互相理解。这个工具已经在世界上运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夫妻利用它增进融洽、老师学生利用它提高学习、授课效率,青年人利用它选择职业,组织利用它改善人际关系、团队沟通、组织建设、组织诊断等多个方面。在世界五百强中,有80%的企业有MBTI的应用经验。

人的性格倾向,就像分别使用自己的两只手写字一样,都可以写出来,但惯用的那只写出的会比另一只更好。每个人都会沿着自己所属的类型发展出个人行为、技巧和态度,而每一种也都存在着自己的潜能和潜在的盲点。

MBTI倾向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产生于:

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何处,从哪里获得动力(外向、内向)

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实感、直觉)

他们做决定的方法(思维、情感)

他们对外在世界如何取向;通过认知的过程或判断的过程(判断、知觉)

MBTI人格共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共计八个方面。分别是:

其中两两组合,可以组合成16种人格类型。

专业筛选的漏斗把每个人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依次筛选递进,让你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确自己选择的专业是对应一般兴趣还是辅助兴趣、职业兴趣、事业兴趣。

以就业为导向的选科思路

大部分考生和家长都认为从高中到以后就业的过程是:在高中阶段确定选考科目→高考→填报志愿选专业、选大学→毕业后选择职业。

其实,大部分进行过生涯规划的学生都会选择以就业为导向来选择科目组合。先确定想从事哪方面的职业,或对哪些行业、职业存有志趣,这类职业对应大学里哪些专业,那么就可以从专业选科目来筛选出你的新高考选科组合。

△升学指导网-升学规划-新高考选科

02

选考科目要求

不同专业,或者同一专业在不同院校,都有着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由于选科影响专业填报,所以一定要考虑专业报考需求。

专业选不好,会影响未来的大学学习和今后的职业生涯。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未来专业和职业的考虑。

03

发掘学科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无限放大。新高考的投档录取原则,第一原则就是分数优先。因此,选科的第一原则,是所选科目要做到赋分的最大化。由于赋分取决于名次百分比,而且名次百分比不随着选科人数的多少而变化,所以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在选科的时候要选择自己各科当中名次比较好的科目。

最后

科学规划高中生活从科学选科开始。

高一阶段,通过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来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选择对应的科目组合;

高二阶段,可以了解升入大学的多种途径,积极寻找机会参加竞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高三阶段,全身心投入复习,了解志愿填报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

最后,祝每位考生都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成功迈入理想大学!

没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欢迎分享给更多考生和家长!

相关阅读可私信小编查看↓↓

想报考热门专业该如何选科?各类专业对选科的限制有哪些规律?

为何要设置等级赋分制?各省市赋分规则有何异同?

教育部发布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选考科目要求有这些重大调整(附完整版通知文件)

学医要求选物理,物理+化学成理工农医“标配”?最新专业选科*策引发热议

单科特性解读及各种组合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可以参照哪些选科原则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新高考变化和选科指引分析,搭建科学选